一位用文字傾訴心聲的老人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2-01-01 13:16:10

閱讀文章,往往會把作者的地域出身、成長經(jīng)歷、社會背景等等元素聯(lián)系在一起思考研究,這其實已遠遠超過了文本本身,但似乎已成為每位讀者的心理定式,何況對讀懂文章不是沒有幫助。對趙尚珍老先生,讀其文便知其人,不用為他開辟“作者簡介”欄目。他的每篇文章寫的都是他自己,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言論性雜文(也有他的身影),他寫的都是他的人生經(jīng)歷,讀他的文章,能見到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趙尚珍。他18歲從鶴慶農(nóng)村走進軍營再轉(zhuǎn)業(yè)到工廠當管理干部,從滇西北到滇南又到滇東,一步一個腳印走到花甲之年,退休后隨子女在香格里拉安度晚年。他把人生旅程形成文字,尤如一幅幅歷史照片雖古老而不褪原色。他的這些文章盡管不與“走俏”結(jié)緣,但是我相信會引起一些熱心讀者的關注,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文學樣式里,以作者的親歷、親見、親聞寫成的文章統(tǒng)稱“回憶錄”。寫回憶錄的有高官要員,也有普通百姓。大人物的回憶錄值得重視,小人物的回憶錄何嘗沒有價值,趙尚珍的文章即是例證。他把歷史事件和個人記憶有機地交織在一起,既有歷史事實,又有他獨特的精神發(fā)現(xiàn)和心靈體驗,盡管文字平實,但都是他的心血之作,都是他感情的升華,都是他愛心的釋放,不停留于對流年往事追憶的淺嘗輒止。這樣的文章值得一讀;這樣的寫作態(tài)度,值得尊重。

常言道:人到老年,心緒平和。盡管已沒有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追求個性張揚的激情,但卻與日俱增了許多生活的情趣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正應了一位先哲的至理名言:“真正的人生是從嚴肅思考人生意義的時候開始的”。我無法準確說出有點“人生”的含義,但我認為對老年人而言,按照自己喜歡和認可的方式好好活著,這就是他們有幸福體驗的人生。趙尚珍退休之后,不去打麻將斗地主(這里并沒有貶損老人們健康娛樂的意思!)他暢游在文海里,充實的晚年生活是他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在一種精神動力的驅(qū)使下,短短二年,他便在《迪慶日報》上發(fā)表了《人生雜議》、《有錢難買夕陽紅》、《厚養(yǎng)薄葬風氣好》、《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等雜文,還有追憶18年軍旅生涯的上萬字的回憶錄。一篇篇文章變成鉛字也為他的退休生活帶來樂趣。尤如一個在漫長道路上走得筋疲力盡的游子找到了一處理想的驛站,一處靜謐、甜美的心靈港灣,讓我們都為他感到由衷的愉悅。這樣的心態(tài),不是親臨其境的人是感受不到的。為此,我想談談拜讀趙老文章后的感想。

先說說《人生雜議》和《有錢難買夕陽紅》。這是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人生的精神詠嘆。趙尚珍幼年時家境貧寒輟學務農(nóng),1959年冬應征入伍,從一名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政治思想合格的戰(zhàn)士,經(jīng)過長期艱苦磨煉,升任連長職務一直干到轉(zhuǎn)業(yè)。他親手接來的新兵,有10余人先后升至營、團職,有的還升到師長,與他同年入伍的126團戰(zhàn)友甚至有已退休的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朱啟上將。面對如此境遇,他毫無怨言。他說:“我看到他們進步,打心眼里感到高興?!睘槭裁矗俊爸挥薪?jīng)歷過人生坎坷的人,才知道平安順利價值千金萬銀,才知道衣食的來之不易及它的寶貴。也只有失去健康時,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按他的話來說,他一無“官癮”,二無“官格”,三無“官運”,按他自己的話說,個人性情耿直,一生難以悔改。性格往往決定命運,有一定道理。不過能當上“老連長”他已知足而快樂。70年的人生閱歷,嘗盡酸甜苦辣,讓人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一旦閉著眼睛走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看,一切帶不去,一切化為灰燼?!壁w老先生對人生觀、幸福觀的看法,無遮無攔,直吐胸臆,并飽含哲理。竊以為,“幸福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幸福的人,就是一個愿望得到滿足的人,小到吃喝拉撒,大到有所作為,無一不包含“幸?!敝?。偉人名人有他們的幸福,凡夫俗子也有屬于他們的幸福。老人少私寡欲,心境恬談,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趙尚珍年逾古稀,近年來他積極參加民族歌舞活動,即使是天寒地凍也一直堅持下來,既鍛煉了身體,又充實了健康的精神世界?;畹缅羞b自在,這就是他的“幸福觀”給他帶來的幸福。

《厚養(yǎng)薄葬風氣好》從文學的角度講,同樣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這是一位革命軍人以正在消失的古老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心理,彰顯的文化精神和對傳統(tǒng)文明的追念,有如洱海中一朵潔白浪花,撲面送來清新的氣息,令人為之舒心無比。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談“死”色變。世上沒有長生不死的人,也沒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如今社會安寧和諧,人民豐衣足食,老人頤養(yǎng)天年,長壽的人越來越多,但人的歸宿是自然規(guī)律。如何對待老人的生養(yǎng)死葬,在五光十色的社會變革中,陳規(guī)陋習有所抬頭。“厚養(yǎng)薄葬”還是“薄養(yǎng)厚葬”已成為每個家庭不能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作者在文中寫道:“天下兒女都是父母所生養(yǎng),子女對父母、親屬、老人的孝順,主要表現(xiàn)在生前的行為,薄養(yǎng)厚葬的陋習應當在新社會徹底粉碎?!?0歲時,趙尚珍為子女立下公證書,交待他的后事不搞形式主義的祭祀活動、不請客、不收禮、不立墳墓,不留骨灰……此事傳出后,他的老部下,作家馮子望曾在《紅河日報》撰文予以贊揚:“趙尚珍老連長,為防止世間的偏見導致他人對子女們的非議,特在鶴慶縣公證處公證,待他百年后將骨灰全部撒在父母墳地周圍,其舉非凡,孝感動天?!?/p>

如前所述,趙先生的文章中,軍旅題材的回憶錄占的比例較多,可見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對他影響之深,2006年8月,他自費前往西藏芒康——45年前曾經(jīng)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去追尋當年留下的夢,去看望那些曾經(jīng)為百萬農(nóng)奴翻身解放而獻出年輕生命的戰(zhàn)友們。歸來后,他寫出《昔日戰(zhàn)地今重游》,記敘了他在藏地旅行的見聞和感受。他選擇了烈士陵園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實景,講述了烈士們一個個英勇悲壯的故事?!懊棵肯肫鹚麄冊趹?zhàn)斗中壯烈犧牲倒下去的情景,胸中就隱隱作痛,老平靜不下來,歷歷在目,有時通宵失眠?!边@就是趙老先生晚年平穩(wěn)心態(tài),鍥而不舍的寫作態(tài)度的原動力。

據(jù)《辭?!份d:回憶錄不僅用來記錄本人的經(jīng)過之事,還可以追憶作者所熟悉的人物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活動?!稇?zhàn)火融鑄將軍性格》洋洋灑灑4000余字,讀后令人感動。姚雙龍將軍,出身鶴慶白族農(nóng)民家庭,是作者的老戰(zhàn)友、老上級。歷經(jīng)數(shù)十年出生入死的戒馬生涯,姚雙龍成長為云南省軍區(qū)司令員。他身居要職,不忘昔日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們,他緬懷先烈以銘記歷史,促成西藏境內(nèi)所有烈士陵園的重修。他退休后還多次到西藏及四川等地烈士陵園祭掃,“每到墓地,老將軍都抑制不住悲痛的心情,放聲大哭,隨行人員無不聲淚俱下?!币④娀氐晋Q慶,他把自己置身于普通一兵的行列,他的老父姚瑞兆100歲高齡仙逝,他為父母修建的雙合墳塋與同村長輩的墓墳并不異樣。但是,他為那些犧牲在西藏高原的戰(zhàn)友多方奔走,曾向西藏軍區(qū)政委、司令員建議而得到修復的陵園,是那么的莊嚴肅靜,四周高墻圍護,在當?shù)爻蔀楦锩鼈鹘y(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姚將軍的責任和良心,對烈士英雄們的深情關懷,其實就是一個革命軍人對國家、對民族持之以恒的忠誠。崇敬英雄,緬懷先烈,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只有這樣,國家強盛,天下安瀾,百姓康樂,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幸福。近日獲悉,姚將軍所著29萬字的紀實長篇文章《血色征程》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與此文屬于同一題材的《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稱得上是一篇香格里拉烈士陵園速寫,文中還追憶了幾位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跡,讀后頗受啟發(fā)教育。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記憶,在民間是極為重要的節(jié)日。每當清明時節(jié),在雨雪霏霏之中,香格里拉縣城的黨政軍領導以及干部、群眾和學生,都會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到烈士陵園追思革命先烈,緬懷他們在革命斗爭年代與和平建設時期的豐功偉績?!皾M園忠烈映青山,壯士豪情貫長空。英勇捐軀殉革命,千秋憑吊仰英雄。胸懷大志奔高原,青山綠水留偉功。迪慶今日勝往昔,血染杜鵑花更紅?!泵C立在烈士墓前,百感交集,此時此刻,唯有用詩句才能道出一個濃濃的“情”字。世間最能打動人心的是情。真情,讓人回味不盡,甚至讓人熱淚盈眶。迪慶軍民具有“擁軍愛民”的光榮傳統(tǒng),早在70多年前,紅軍就與藏民結(jié)下了魚水深情。近年來不斷發(fā)展的軍民關系,香格里拉縣多次獲得“云南省雙擁模范縣”光榮稱號。2011年所申報的“全國雙擁模范縣”已被國家批準。“假如334位烈士地下英靈得知,還有那么多的香格里拉干部群眾沒有忘記他們,定會安眠陵園并含笑九泉?!痹诨貞浳恼吕镎嬲\地坦露自己的心聲,讀起來有一種親近感。

《懷想一二六團》記述一支英雄部隊的成長經(jīng)歷?!秿忂_寺圍殲戰(zhàn)斗紀實》,講的是發(fā)生在1959年4月初126團全殲以扒貢活佛為首的叛匪的戰(zhàn)斗過程。比之上述文章,更有史料價值。

時下報刊雜志上刊出的文學作品真不少,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上б恍┳髌窡o視時代特征,遠離社會生活,內(nèi)容大多為個人的淺吟低唱,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趙尚珍的作品盡管算不上美文華章,但像菜園子里生長得不太好看卻新鮮可口又環(huán)保的蔬菜,品之有味。試想施了化肥灌了農(nóng)藥后的瓜菜水果,雖長得可愛,卻變了味道,還可能傷及身體,知情者是不愿享受的。至于趙老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文字重復,個別人名地名記得不準,讀者是會理解和原諒的。從他筆端涌出的那一段段鮮活的歷史,一段段不同于別人的心路歷程,值得我們認真思索,仔細體味。

近年來,《迪慶日報》副刊內(nèi)容出現(xiàn)了多元的表現(xiàn)和走向,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自然。像趙老等人的參與,體現(xiàn)了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豐富了副刊的形式和內(nèi)涵,值得稱贊。

最后,湊七言四句,作拙文結(jié)語,亦贈鄉(xiāng)友尚珍先生:

感恩何忌文思平,不離母土情更深。雨滋雪沃天給力,春芽也能化長青。(楊增適)

責任編輯:鮑江平

上一篇:素顏的女子

下一篇:品味新年(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