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呈/文 李志綱/圖 在我的記憶中,昔日的大年三十是全家人最忙最累的日子。大掃除、搭青棚、栽搖錢樹、貼對聯(lián)、做爆竹等都由大哥帶二哥和我來做,大姐和大嫂她們,忙的是洗衣服被單、做那頓團(tuán)圓飯。三十晚上那頓團(tuán)圓飯是很講究的,人們辛苦了一年,總是要把平時存留下來的好飯、好菜、好肉、好酒拿到過年才用。 吃罷團(tuán)圓飯,第一項辭歲活動是清掃、洗腳。房間、庭院本來已經(jīng)提前清掃過的,但為了迎接新年,發(fā)現(xiàn)不干凈的地方又要清掃一次,以示今年的垃圾不能停放到明年。至于洗腳,不是過去有句俗話:“三十晚上洗過腳,道道處處趕得著”,大概這就是清掃、洗腳的喻意吧。 第二項辭歲活動為“打封條”。人們辛辛苦苦了一年,在大過年的日子里,不再做任何農(nóng)事活動、不搞交易、不做針線鞋活、不舂碓推磨、不出遠(yuǎn)門??偲饋碚f,都該休息了,于是家長帶著長兄把農(nóng)具、碓磨、稱、斗、尺、剪和門,都用上面寫好“封”字的紅紙條貼封起來,這封條要到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刻才能啟封。 第三項辭歲活動是“守歲”。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個夜晚,是一歲中剩余的一點珍貴時光。時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們怎樣珍惜它,它還是要從我們身邊悄悄離去,故古人說:“黃金易得,韶光難留”。因此,人們用“守歲”表達(dá)對生命時光最深切的留念。 接下來說老家的迎新活動。過去在沒有時鐘的情況下,人們把頭雞一叫作為新年來臨的鐘聲,一聽到雞鳴,全村就開始沸騰起來了。爆竹聲聲,此起此伏,各家的火塘都燒著熊熊的大火,事先燒好開水,煮好早湯(姜、茶、紅糖、米花),然后點上條香,帶上紙錢,去做啟封活動。啟封儀式是先從大門開始,把點好的條香插在門前三柱,化上三份紙錢,撕去大門上的封條,把大門打開。在扣拜的時候,要說“財門大大開,金銀財寶滾進(jìn)來。”這類的吉祥話,然后轉(zhuǎn)回屋,依次把所有被封的東西,通過啟封規(guī)矩撕去封條。啟封完畢,鳴炮后,立即轉(zhuǎn)入搶頭水活動,家家戶戶點上明子火,挑著水桶或拿著盆,爭先恐后奔向全村人的水井邊搶挑頭水,這挑頭水,家家都把它看作金水銀水,頭水搶到家,意味著頭福到家了。 由于雞叫、狗咬、人亂,老人起來了,等著穿新衣的娃娃睡不住了,待老人、小孩更衣、洗漱結(jié)束,掌家的便把早湯每人倒一上盅,早湯可口,又香又甜,有苦有辣,據(jù)說喝早湯意味著在新的一年里要接受香甜苦辣的考驗。 大年三十的團(tuán)圓飯有講究,大年初一的早點更豐盛,都是素食。吃罷早點,熱鬧的團(tuán)拜開始了,兒孫向老人拜年都以磕頭示意,不管向任何人拜,先叫尊稱,再說“請拜年”。如老老:請拜年。然后下跪叩頭,于是老老扶孫孫起來,說聲“快長快大”,隨即把“壓歲錢”放到兒孫的衣袋里。就這樣在家做完團(tuán)拜后,再轉(zhuǎn)到村中去向同一血緣的親戚家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