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父母到維登趕街,給我們買回了很多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其中一串用珍珠、瑪瑙、珊瑚做成的項鏈,顏色有粉紅的、翠綠的和金黃的,我如獲致寶高興極了,帶著它找村里的小伙伴們炫耀。大人說,那是從很遠很遠的緬甸、怒江帶過來的。那時候,福貢、貢山的怒族、傈僳族、獨龍族,每逢維登街子天,遠道而來趕街,他們帶來那里特有的糖果、珍珠等稀有商品,又從維登背回洋芋種子、大米和香油。我的印象里,認為維登街一定是個無所不有的地方,十分向往。長大后第一次跟大人趕維登街,看到寬廣的維登壩子,巨龍般奔騰不息的瀾滄江,還有街上多得數(shù)不清的人流,第一次知道山外的世界這么大,有那么多人。更令我驚喜的是街上五光十色的各種商品,看得眼花繚亂。在我的記憶中,維登街一直很熱鬧,也很有名氣,即使在60年代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冷清過。后來我參加工作,每次回故鄉(xiāng),我都想法去趕維登街,感受一下熱鬧的場景,別樣的風情。 2011年9月,我回老家北甸時,正是入秋。瀾滄江邊的壩子里,氣候開始變涼,習習秋風,稻浪翻滾。25日這天,我來到維登,恰逢街子天。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只見從街頭到街尾人頭攢動,身著紅紅綠綠花枝招展服裝的各族青年男女,在人流中涌動,不時在貨攤前駐足挑選喜愛的商品,從城里或外地來的客商對當?shù)氐难蚨蔷⒛径韧撂禺a(chǎn)品格外青睞,他們纏住賣主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沿街的小賣部小食店前也擠滿了身著各族服裝的男女老少,地方小吃特有的香味撲鼻而來。古老的維登街子天,生機勃蓬熱鬧勝過當年。 維登街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維登街的前身是山加大發(fā)廠村,明清時期因外地人到大發(fā)廠開發(fā)礦業(yè),礦業(yè)興旺,到這里落戶的越來越多,人口增加,自然形成了集市,有了街子天,還選出了街長,負責市場管理,維護客商正常物資交易,街長收取一定管理費,作為報酬。大發(fā)廠村還有上街子、下街子的提法??蜕虂碜运拿姘朔?,交易活躍。后來礦廠停辦,集貿(mào)市場隨之蕭條冷清。街天逐步向人口集中的維登村轉(zhuǎn)移,于是有了維登街,定為農(nóng)歷每月初6、初26為街子天。由于維登地處瀾論江畔,周圍與蘭坪、福貢接壤,屬茶馬古道要沖,物資交易中心,加上壩子大地勢平整,氣候適宜,物產(chǎn)豐富,每逢街天這里商販云集。來維登趕街的除本土本鄉(xiāng)的村民,也有從緬甸、保山、福貢、貢山、蘭坪等地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的商販、邊民。市場上商品豐富,有外地來的綢鍛布匹、首飾、銅器、工藝品、食鹽、茶葉、紅糖和中草藥,日用百貨齊全,更多的是本地自產(chǎn)的糧油、肉類、餌塊,藥材、瓜果蔬菜、箥箕篩子、竹籃等竹蔑器具和其它生產(chǎn)生活用品。經(jīng)營品種繁多,生意興隆。維登街自形成以來,就以其特有的區(qū)位優(yōu)勢,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地方名特產(chǎn)品聞名于世,吸引了沿江兩岸的百姓和商販。這里屬于典型的立體氣候,最高海拔是瀾滄江西岸的碧樂雪山,達四千多米,而最低海拔只有一千六百米,瀾滄江從這里流入怒江蘭坪境內(nèi)。山頭雪花飛,山腰蕎花開,山腳稻花香。這是對維登氣候特點最形象的描述。 記得小時候在維登完小上學,到了街子天就往街上跑,去湊熱鬧,讓眼睛“打牙祭”。當?shù)卮迕駭[的攤位上手工制作的米花糖、核桃糖、碗豆涼粉、印有花紋的餌塊粑粑、剛從蜂桶里掏來的蜂蜜、白胖白胖的蜂兒、用大麥釀成的泡酒,可謂要有盡有。引人注目的是用青枝綠葉蓋著的木桶,其中盛滿了晶瑩剔透的雪團冰塊,一邊放著木瓜浸泡加工的酸湯腌蘿卜。盛夏,太陽火辣辣的,熱得趕街的人們大汗淋漓,見了冰涼的雪團、酸湯,一個個饞得直淌口水。看到桶里的雪,我也不知不覺從衣袋里掏出買作業(yè)本剩下的5分零錢,買了一碗,放進嘴里,咬上一口,發(fā)出卡喳喳的響聲,冰扎扎的,冰涼中帶有酸味,頓時感到渾身涼爽,十分解渴。那情景雖然已是五十多年前的往事,但至今仍記憶猶新。夏天賣雪,大熱天能吃上來自上天賜予的天然“冰棍”的奇觀,在瀾滄江沿線的村莊,只有在維登街子天才能看得到,也是維登街的獨有風景。從山上背雪到維登街賣的,大多是居住在高半山區(qū)的山加、小河箐、菖蒲塘、背陰山等村子的婦女。尤以居住在半山區(qū)的菖蒲塘村人多,她們頭戴解放帽,身穿襖子長衫,外套藍布坎肩,系著滾邊的圍腰,一看就是當?shù)氐陌鬃逯道斎?,當然也有漢族、傈僳族。那時維登周圍的村子到處是林子,森林植被、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四季分明,冰雪潔凈不易融化,當?shù)厝司偷厝〔?,以雪作商品,讓口喝的人們能在大熱天吃上“天然冰棒”,可謂天下奇聞。 維登的街子天,還薈萃集中了全鄉(xiāng)的名特產(chǎn)品,山加的藥材當歸、木香,新化的竹葉菜、羊肚菌,新農(nóng)的泡灑、蜂蜜,北甸、小甸的木耳、辣子、松籽,富川的紅米,箐頭的無籽柿花,妥洛的莎松果等農(nóng)特產(chǎn)品,從街頭到街尾,隨處可見。街子天,自然成為各村名特產(chǎn)品的展銷會,想要什么,只要到維登街轉(zhuǎn)轉(zhuǎn),就可以買到。前來趕街的人很少空手而來,他們或多或少都帶上自產(chǎn)自制的產(chǎn)品,然后用賣得的錢給家中的老人換回愛吃的補品,給上學的孩子買回鉛筆作業(yè)本,家里缺乏的食物或生產(chǎn)工具。泡核桃、漆油、柿花、蜂蜜、餌塊粑粑、秈米粑粑,全是本地自產(chǎn)。麻雀雖小,肝臟齊全。維登地處三江并流核心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盛產(chǎn)名貴花卉。在八、九十年代蘭花價錢好的時候,維登街成為滇西蘭花市場之一,每到街天,來自昆明、大理、麗江等地的蘭花老板穿梭往來,也有當?shù)剞r(nóng)民收購后長途販運到外地出售交易,于是,曾有過一苗蘭花賣到上千甚至上萬元的好價,有人發(fā)了蘭花財,腰包鼓了,用蘭花賣得的錢蓋了新房。維登街不僅是人們以物易物進行商品交換的物資集散地,同時也是人們勞作之余休閑娛樂,相互交流親情友情的精神家園。這天,朋友在這里見面,到飯店吃一頓,少不了兩杯大麥酒,敘談友情。情人在這里相會,眉來眼去,交換信物,終成眷屬。行走在維登街,剛賣完隨身帶來的物品的人們,三三倆倆聚在一起,或席地而坐,或蹲在路邊,嘴里含著煙鍋,邊聊天邊喝酒,兩口小酒下肚,臉微微泛紅,言語也漸漸多起來,相互交談,傾訴生活中的歡喜與憂傷。酒過三巡,又唱又笑,聲音也越來越高,有的控制不住,竟然哼起當?shù)孛耖g小調(diào),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這些年,維登經(jīng)濟發(fā)展,農(nóng)民生活富裕,生產(chǎn)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時任維登鄉(xiāng)長的趙學飛,還給我介紹了新化人騎著摩托車趕維登街的事。新化村委會的大部分村民小組坐落在碧樂雪山山腰。過去不通公路,新化的傈僳族群眾趕一回維登街,從山頂?shù)缴侥_,從家門口到維登街,要翻山越嶺,過橫跨瀾滄江上的溜索,往返得花費大半天,很辛苦。如今,公路通到傈家山寨,很多人家買了摩托車。每逢街天,新化人便帶上他們采集的竹葉菜、羊肚菌和編織的竹籃子、篾蘿等竹木器具,騎上摩托去趕維登街。常常二、三十輛摩托車隊,轟嗚著奔駛在山村公路上,那陣勢十分壯觀。賣弩弓也是維登街又一道風景。行走在街上,不時看見背著弩弓的傈僳漢子,在人流中來回走動,有意引起人們關(guān)注。街道的拐角處還擺著竹箭和加工過的竹片,可作為削箭用的原材料。有弓必有箭,箭在弦上。有人圍著賣弩弓和竹箭的攤位,拿著削好的竹箭撫摸問價。如今,射弩正成為維登各族群眾喜愛的一種文體活動,逢年過節(jié)或茶余飯后,人們聚在一起,進行比賽。這些年,省州縣各級體委把射弩列為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于是,生活在山區(qū)的傈僳族農(nóng)民,繼承做弩弓的工藝,做起弩弓生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古老的維登街子天也在與時俱進,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解放初期的農(nóng)歷逢六為街天,已改為現(xiàn)在的逢五街,即每月五、十五、二十五為街子天。五、六十年代由于交通不便,道路崎嶇艱險,外地商販到維登趕街遇到不少困難,街天擺攤的主要是當?shù)厝耍灰椎纳唐分皇且恍┪骞入s糧,用稻草編織的草席子、草鞋、棉、麻布衣服,和一些地方小吃,土特產(chǎn)品,品種單一。來趕街的人衣服破舊,補釘疊補釘,很多人光著腳板爬山過箐,徒步往返。而如今,過去在維登街上隨處可見的草鞋、草席子,光著腳板來趕維登街的人,已經(jīng)絕跡,已成為消失的風景。從街頭到街尾,走完維登街的各個角落,也見不到一個穿草鞋或光著腳板的人。很多二、三十歲的青年男女,甚至不知草鞋為何物。取而代之后是皮鞋、涼鞋、高跟鞋。腳上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歷史的變遷,各族人民生活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色彩艷麗,款式新穎時尚的服裝,琳瑯滿目光彩耀眼的小商品,給古老的維登街注入了現(xiàn)代的元素。五金電器門市店里的電冰箱、洗衣機、各種音響播放的現(xiàn)代歌曲,飄溢著現(xiàn)代化的氣息。來自浙江、深圳、貴州、湖南、四川、東北等全國各地的商人、礦老板,操著南腔北調(diào),成為維登街子亮麗的風景。為體驗家鄉(xiāng)街子天的風采,我吃罷早點,就到街上轉(zhuǎn)悠。街上人頭攢動,頂著太陽傘的攤位,一個接一個?;鸺t的遮陽傘,流動的趕街人相映成趣。從街頭排到街尾,經(jīng)營的各種土特產(chǎn)品色彩各異,散發(fā)出泥士的芬芳香味。與過去相比,明顯的感覺是:街道變直了,街面變寬了。過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而今,路面全是水泥地皮,舊貌換新顏,住有星級賓館,食有各種小吃,人們不再為食、宿困難問題操心。 維登街雖然改造過多次,市場功能不斷得到完善,但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不斷繁榮,交通條件的改變,來趕街的農(nóng)民也多了起來。街面顯得狹窄、擁擠,已不適應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街為市的混亂現(xiàn)象不同程度存在。隨著私家車的增加,車流量擴大,停車難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為了改變此種情況,近幾年,鄉(xiāng)黨委、政府抓住機遇,走出大山,主動向上級有關(guān)部門爭取項目,引進資金,對維登街動大手術(shù)進行改造。街道延長,路面拓寬,街道總面積達到12720米,比過去擴大了8倍。新建了鐵皮頂蓬、水泥攤位和豬肉、禽蛋、牲畜交易等專業(yè)市場,規(guī)范了市場管理,實行分類經(jīng)營,改變了過去肉食、蔬菜擺在路邊、以街為市的傳統(tǒng)習慣。政府還把原糧管場所所在地改造成了停車場,并安排專人管理。新建農(nóng)貿(mào)市場、停車場,人流、車輛各行其道,方便了經(jīng)營者和趕街的群眾。故鄉(xiāng)的街子天,真是今非昔比?。?和吉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