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 馬鈴聲搖來的秘境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08-04-07 15:53:52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迪慶高原的大山斷層與皺褶中,形成了“三江并流”自然景觀,同時也將這里的高山切割成縱橫幽深的峽谷,使這里的地勢變得山高谷深,更加險峻異常,將這里封閉成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地,

  高山峽谷、大江大河不知圍困了我們祖祖輩輩多少年。要走出大山,我們必須循著馬蹄印窩沿著茶馬古道往前走。滇藏茶馬古道,歷史上就是一條藏區(qū)對外開放的窗口,它與北方駱駝踩出來的絲綢之路有著同樣的歷史價值和世界聲譽。對外,它穿越滇、川、藏到達印度、西亞及紅海沿岸;對內(nèi),它串起昆明、大理、麗江、中甸、德欽、察隅,馱著茶葉進西藏。迪慶就是這條茶馬古道上馬幫鈴聲串起來的秘境。

  唐代,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鑿?fù)艘粭l以神川鐵橋(史稱吐蕃鐵橋)為中心的滇藏交往大道,其勢力擴展至洱海地區(qū),這便是“茶馬古道”的雛型。宋時“茶馬互市”極盛,于是,茶馬古道在迪慶境內(nèi)便以中甸古城獨克宗為中心,南連大理、思茅、昆明,北通芒康、巴塘、理塘。經(jīng)過迪慶境內(nèi)的茶馬古道實際上有兩條:一條是以獨克宗為中心南下,如清杜昌丁《藏行紀(jì)程》中所載:“南路自中甸出城南,行三十里至箐口,行八十里至拖木南,行五十里至一家人,行六十里至木筆灣,渡金沙江到麗江阿喜,行九十里至麗江?!北鄙辖?jīng)尼西“借地四十里”(經(jīng)四川德榮縣境),渡金沙江到德欽,再從德欽渡溜筒江越梅里雪山達拉薩、印度,全程計4000公里,行程90多天。這條連接漢藏的茶馬大道,穿行于橫斷山中,鳥道迂回險夷互見,途中三次渡江,無數(shù)次涉河,僅憑筏、船和溜索,十分危險。夏日水漲浪大,無法過渡,還要翻越數(shù)座大雪山。山高天寒,冰封雪蓋,冬春季節(jié)經(jīng)常錮塞不通。

  迪慶境內(nèi)茶馬古道的另一條線路是從麗江石鼓沿金沙江而上到魯?shù)?,翻越栗地坪雪山埡口到維西保和鎮(zhèn),再逆瀾滄江而上至巖瓦后分兩路:一路渡瀾滄江翻碧羅雪山至怒江地區(qū)后可進入緬甸,全長20余個驛站。另一路繼續(xù)從巖瓦逆瀾滄江而上,在德欽燕門谷扎渡江越太子雪山到西藏、印度,全長約4000公里。迪慶境內(nèi)的滇川道為滇、川、藏大三角茶馬古道之一。中甸至巴塘,驛道有兩條,一條是從中甸城經(jīng)尼西到奔子欄,再經(jīng)仲達、香干定、色利、家農(nóng)至巴塘,全程近1000里,需行15日;另一條是從中甸城經(jīng)尼西、三家村,渡岡曲河過巴拉村至阿墩子,全程400里,道路崎嶇狹隘,險象環(huán)生,非比尋常。中甸至鄉(xiāng)城驛道,由中甸城往北至下格咱,經(jīng)智乃、阿茸、克買、崩巴爬越大雪山再行二日到定鄉(xiāng)(鄉(xiāng)城),再往北可達理塘,向東可達甘孜康定。全程約400里,需行78日。中甸至理塘驛道自松贊林寺東側(cè)越擦埡口至下格咱,經(jīng)三岔口至翁上,越納雅雪山至翁水河邊,溯流而上至翁水,再翻越鐵夏拉山(無名雪山)抵理塘之拉窩村。行程約800里,需行15 ,路途崎嶇難行。從遙遠的漢代出發(fā),這條悠遠的古道穿過歲月的巨大時空,一直延伸進明、清直至20世紀(jì),甚至一直延伸進“二戰(zhàn)”那些烽火連天的日子。一代又一代人,一隊又一隊馬幫,他們以肉身丈量腳下的大地,演繹著無數(shù)悲壯的故事……

  


  清康熙年間,云貴總督蔣錫陳催糧入藏平叛,由此進藏,命歸藏地。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滇緬公路被日軍封鎖,茶馬古道則成為國際援華物資進入中國的“輸血線”。這一時期,曾在滇西北居住將近10年的俄國人顧彼得在《被遺忘的王國》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當(dāng)所有的中國沿海地區(qū)落入日本之手,而緬甸正在迅速淪陷時,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商業(yè)往來,就只有兩個‘入口’了,云南的麗江和西藏的打箭爐,另一端是印度的卡里姆邦,拉薩是貨物的集散地……藏族商人和其他小商小販組成的大軍從冰天雪地的西藏高原下來,進入加爾各答悶熱的市場和旅店……據(jù)估計,戰(zhàn)爭期間所有進入中國的路線被阻時,這場‘馬幫運輸’曾使用了八千匹騾馬和兩萬頭牦牛。”而20世紀(jì)50年代,為配合解放軍解放西藏,這條古道上運糧馱物的馬幫更是絡(luò)繹不絕……

  從云南通往西藏的滇藏公路,現(xiàn)在屬于214國道。這條20世紀(jì)50年代修建的公路,如今已是滇地通往西藏的主干道。214國道的走向,仍沿襲著幾千年茶馬古道途經(jīng)的路線。

  茶馬古道,這是一條與大江大河縱橫交織的生命之河。它流淌的不僅是茶葉,是珠寶,是山貨藥材,是絲綢和麝香,也流淌著趕馬人生命的堅韌與偉力,歌唱與嘆息,歡樂與憂傷。它的存在,昭示著滇西北高原從來就不是一片封閉的土地。那片有生命的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的生命,一直在突圍——逾越高山,逾越冰雪,逾越大江大河而匯入大海。   (史效軒 楊金華)

責(zé)任編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