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大愛傳遞人間溫情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9-26 10:03:17

付瓊珍尊敬老人,贍養(yǎng)老人的故事不脛而走,“三江腹地”維西各族群眾為她那顆善良的心所感動。讓我們一起走近付瓊珍,聆聽她的故事,感受那顆善良的心吧。

1970年,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社會動亂的年代,不論父母如何賣命勞動,掙來的公分也難維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全家生活總還是缺衣少食?!拔萋┯衷膺B夜雨”,3歲時,小姑因病去世;第二年,父親又因意外事故撒手人寰。只留下祖母、母親和我三代女人相依為命。祖母深受打擊,一病不起,再加上年紀大,不能參加生產(chǎn)小隊的集體勞動。我太小,且身體柔弱常生病,母親也由于悲傷過度,身體非常虛弱。

但生活還要繼續(xù),沒辦法,母親這個出身于民國地主家庭、讀過完整小學,卻飽受了階級斗爭之苦、30多歲才嫁人,如今又中年喪夫但意志堅強的苦命女人,只好挺起她不屈的脊梁,撐起了這個不幸的家庭。在當時重男輕女的農(nóng)村,勤勞能干的母親認準只有多讀書才能改變貧窮面貌的道理,堅持靠賣雞蛋、賣草鞋,幫人家干農(nóng)活賺錢供我上學。生活如此艱辛,母親的恩情重如山。誰說女子不如男?我暗暗發(fā)誓:我要發(fā)奮努力,將來靠自己的雙手逐步改善家庭生活,改變家庭面貌,讓這兩個苦命的女人安度她們的晚年。

1990年,我?guī)煼懂厴I(yè),參加工作時,祖母已80歲,進入耄耋之年,生活起居要靠家人照顧。母親也已60歲,進入了花甲之年??嚯y的成長環(huán)境,讓我親身感受了命運的不幸和生活的艱辛是何等不堪,讓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何等來之不易,讓我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孝敬老人。我要一點一滴地做著。

為改善生活條件,參加工作起,我從不亂花錢,省下錢來首先給兩位老人買吃買穿,剩余的錢打算攢夠了建新房。平時周末和節(jié)假日,還參與家務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既減輕老人的勞動負擔,又節(jié)約了開支。

成家后,我和丈夫一方面挑起上有二老、下有一小的家庭重擔:改善物質生活、改變家居環(huán)境,供孩子上學;另一方面還孝敬孩子的爺爺,投其所愛,經(jīng)常給他買吃買穿,給他零錢花;在供自己孩子上學需要用錢的同時,還盡力從經(jīng)濟上幫助孩子的大伯,幫助丈夫的侄兒創(chuàng)業(yè),資助侄女上大學,雖然參加工作22年多,家里還只有土木結構的住房,但我無怨無悔。除此以外,我還經(jīng)常幫助曾幫過我的鄉(xiāng)親以及需要我?guī)椭泥l(xiāng)鄰們,在村里有了很好的口碑。

生活剛有點起色,家里又遇上新挫折。1998年,88歲的祖母病了,意識不清,說胡話,走路辨不清方向,需要專人在家守候。丈夫在外工作,只有我和母親輪流守候照顧。祖母看病吃藥也無效,后來臥床,大小便也失禁了。我和母親每天盡心竭力地服侍她:一口一口喂飯,不嫌臟,不嫌臭,端屎倒尿,每天堅持給她擦身子,洗尿褲,換墊褥。半年后,在母親這個老兒媳和我這個獨孫女的精心照料下,祖母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我們還為她辦了像樣的喪禮。

為了照顧老人,我曾兩次放棄了進城工作的機會。我丈夫是邊防軍人,1995年,復員后,在縣城工作。按政策,我可以調去縣城工作。但祖母當時已85歲高齡,她已習慣了農(nóng)村生活,不愿去縣城。我只好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甚至把丈夫也從縣城調回到鄉(xiāng)下工作。2011年,由于我所在學校要撤并到縣城中學,我又有一次進城機會,但母親又81歲了,也只能放棄。

為了早晚能更好地照顧老人,我又放棄了我喜愛的職業(yè)——教師,舍棄了中教一級的教師工資待遇,改行到鎮(zhèn)政府當1名普通的事業(yè)人員,每個月工資也少領了500多元。說心里話,我改行前在教育單位,我曾經(jīng)是學校骨干,被評過優(yōu)秀教師,當過班主任,當過教導主任,當過副校長,事業(yè)正蒸蒸日上。進城工作和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愿望啊!但是,常言說“忠孝不能兩全”。我是獨生子女,贍養(yǎng)老人是我的職責,我別無選擇。不過我也要在新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職員。

孝老愛親,我不僅只是滿足老人的物質生活,“孝不及順”,平時還經(jīng)常在精神上鼓勵老人對生活要有信心,講笑話、搞幽默逗老人開心,像表揚孩子一樣表揚老人。老人生病時,送老人看病,陪老人輸液,細心地端茶送飯,倒水送藥,盡量做到無微不至,溫暖老人的心,讓老人盡早康復。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家是父母用慈愛為子女撐起的一片晴空,是老人用白發(fā)和皺紋圍攏的一方溫馨的港灣,是一把育苗的沃土,是一團溫暖的陽光,是夕陽西下時可供飛倦的鳥兒歇息的窩,是遠方游子日思夜想,有親朋溫柔笑容的天堂。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平常的故事?!辈诲e,這是一個平平常常的真實故事——如果人人都成為這個平凡故事的踐行者,那么,我們的生活中就不會出現(xiàn)“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故事了。(記者 楊洪程)

編后語

付瓊珍在生活的逆境中,對親人不拋棄、不放棄,這正是孝道的應有之舉。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人間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她的故事就是我們身旁一盞光彩奪目的道德明燈,她用無聲大愛傳遞人間溫情,用赤子之心書寫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承的道義——百善孝為先!

責任編輯:和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