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情懷書寫人間真愛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4-01-09 09:47:50

——唐建海道德模范事跡

●張雪杉 王維韜

初見唐建海時,只見她兩鬢有了幾絲與年齡不相稱的白發(fā),小聲地說話,很客氣的微笑,很難想象這個柔弱的肩膀能承擔那么多生活的不幸與壓力。對于一個只接受過小學教育,沒有見過世面的農(nóng)村女人來說,這個默默付出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對善良最質(zhì)樸的詮釋。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院子里干凈整潔,各種花卉在迎著暖暖的微風熱烈的綻放,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溫馨,如果這一切沒有發(fā)生,生活應(yīng)該是這樣的多姿多彩和生機勃勃的。當突如其來的不幸降臨在這個家庭,全家人沒有退卻,而是選擇堅強地面對和承擔。唐建海更是承擔了全部的不幸和壓力,對她來說,身體上的勞累不算什么,精神上的磨難才是痛徹心扉的,但一直以來,她從來沒有流露過哪怕是一絲絲對生活的抱怨和厭煩。

20多年前,唐建海從20公里外的上江鄉(xiāng)木高村嫁到了福庫村張雪松家。一直以來,夫妻倆恩愛和氣,對父母孝順尊重,對兄弟姊妹關(guān)愛有加,她從來沒有與村里的人吵過架、紅過臉,與人交往從來都是細言慢語,笑臉相迎。自從嫁給張雪松,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這個家庭,辛勤勞動,與人為善,本本分分的操持家務(wù),用自己的周到和體貼營造著一種和氣的氛圍。

一家人的和睦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為老要尊,為大要正,為小要敬。然而,命運無常,世事難料,2011年4月17日的一場災(zāi)難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幸福平靜。唐建海的丈夫張雪松從高處墜傷,造成胸椎爆裂性骨折,全身十多處復合傷,左肺葉嚴重挫傷,生命危在旦夕。一家人受盡了求醫(yī)問藥的艱難與辛酸,本來已經(jīng)被醫(yī)生宣判了“死刑”的病人,在濃濃親情的感召下,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活了過來。命是保住了,人卻殘廢了。對唐建海一家來說這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傷者能夠保命已經(jīng)是不幸中的大幸了,雖然張雪松正常的人生停留在了42歲的時候,高位截癱的他將一輩子與病床和輪椅為伴。但作為家人,看著他能夠和家人一起吃飯、聊天,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真真實實地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醫(yī)療康復過程花了幾十萬元,超出了一個農(nóng)村家庭來的承受能力。在這期間,很多善良的人從物質(zhì)上和精神上給予了幫助和鼓勵,村里呼吁為她家募捐,但他們善意地回絕了,困難確實存在,但生活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還有很多人比他們更不幸,他們不能因為這樣的不幸而肆意地透支鄉(xiāng)親們淳樸善良的感情。

如今丈夫已經(jīng)臥病近兩年了,唐建海每天都要去田里做農(nóng)活,家里有十畝承包地,莊稼從來沒有因為丈夫臥病在床而比別人家長得差,她還種植藥材、養(yǎng)蠶,努力經(jīng)營其他農(nóng)副業(yè)。照顧丈夫在她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雷打不動的必修功課,每天都要按摩翻身擦洗幾次,半夜也要起來翻身倒尿,過幾天就要對膀胱沖洗消毒,有時大便不通還要用開塞露,唐建海就像上了發(fā)條的鐘表一刻不能停頓。

前兩年,丈夫術(shù)后并發(fā)癥經(jīng)常復發(fā),整夜難眠時,唐建海整夜整夜幫他按摩,陪他說話,有時一打針就是四、五天,這不是簡單地說一句不離不棄就能做到的。兩年來,丈夫已經(jīng)能夠堅強坦然地直面自己的不幸,這主要是妻子給了他太多的精神支撐。他們的房間里總是干干凈凈的,沒有一絲異味,不像有臥病在床的人,病人衛(wèi)生整潔,精神狀況良好,沒有一點長久臥病的頹喪與消沉,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妻子的賢良與辛勤。家里有兩個年近七旬的老人,唐建海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他們,經(jīng)常噓寒問暖,老人也力所能及的幫助兒媳分擔一些生活的壓力,把兒媳當做女兒一樣心疼,把這個家庭經(jīng)營得和睦溫馨。

兩年來,這個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煎熬和折磨,特別是唐建海,屋里屋外全部都要自己操持,還必須要面對自己的丈夫是高位截癱的事實,她從來都沒有抱怨過,也沒有嫌棄過,更沒有逃避,只是默默地承受,無怨無悔地付出,把這個家打理得井然有序,充滿生機。2008年至2012年,唐建海家被評為上江鄉(xiāng)“五好文明家庭”;迪慶州“十星”文明戶;2010年被評為迪慶州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戶。

其實相濡以沫不僅僅只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基礎(chǔ)就是善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guān)愛、理解、寬容。唐建海,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長久以來一直默默地照顧生病的丈夫,孝順公婆,做著她認為是她分內(nèi)的、該做的事。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長久反復的地做一件事,一瞬的感動和善良也不難,難的是長久地對一種感情的付出,對一種道德的堅持。

?

責任編輯:和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