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傷痕 有溫暖 金江是我們永遠的家園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永基卓瑪 發(fā)布時間:2018-11-27 09:43:05

金江鎮(zhèn)仕達村仕林一組采訪見聞

●永基卓瑪

11月21日,堰塞湖洪流發(fā)生6天了。陽光下微風吹過,田野滿是淤泥的仕達,大巖山默默地注視著山腳下的殘墻斷壁。然而,災難壓不跨仕達的村民,這片土地寄托著他們太多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幸福與困難,他們永遠不離不棄。

今年63歲的陶世昌,家里只有3口人,孩子在香格里拉市就讀初三,洪流來襲后,家里的廚房、正房全都被洪水浸泡,如今洪水已退去,但土墻還在不停地塊塊脫落。他們的房屋不能居住了,只能安頓在院子里臨時搭建的救災帳篷中,陶世昌的妻子是從東旺嫁過來的藏族,她已經習慣生活在這片土地,習慣這里的氣候與人文環(huán)境,她說話帶著濃濃的江邊口音,“家里吃的用的還有一年的糧食都被大水浸泡了,我的雞被沖泡了70多只。但政府和村委都很好,我們現在能吃飽穿暖?!?/p>

隔壁的陶湛熏家也一樣,正房、廚房全部被大水浸泡,被子、衣服、家具、糧食全都不能用了,陶湛熏的妻子歸瓊說:“這幾天都過的恍恍惚惚的,覺得自己呆住了一樣。到第三天,才開始醒過來一樣,原來一切都真的發(fā)生了。”讓歸瓊感覺欣慰的是,災害發(fā)生后,當地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和其他災民一樣,政府都安排了免費吃住。

災情發(fā)生后,歸瓊的東旺老鄉(xiāng)都趕到她家里來看望慰問她,看到歸瓊忍不住又想哭時,老鄉(xiāng)勸慰她,就讀于州民中高一的女兒雖然不能回來,也給歸瓊打電話說:“媽媽,我們不哭,你以前總教我諺語,一個微笑的人,永遠遇到是微笑的人,一個有愛的人,永遠會遇到有愛的人,我們會渡過難關的。”說到女兒,歸瓊很自豪,女兒成績優(yōu)異,她說女兒讓她別哭,說政府都在幫助我們,我們也要自立,渡過難關。

仕達村48戶受災戶中,像陶世昌與陶湛熏家一樣沖毀嚴重不能居住的有22戶。而仕林一組的組長陶玉榮與和英俊兩家損失也是最嚴重的,他們13日從動員群眾撤離、疏散開始,連自己的家都顧不上,直到所有的災民的情況安頓好,他們才顧上自己的“小家”。仕達村婦女主席楊加芳說:“正是因為有書記和組長這樣的帶頭人,我們群眾更應該發(fā)揮力量幫助受災的人”。災情發(fā)生后,楊加芳帶領今年才成立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哪里有困難就去哪里幫忙?!?/p>

災害發(fā)生后,仕達村7個黨支部與精準扶貧戶全部加入搶險救災工作中。

仕達村黨支部書記李衛(wèi)中給記者介紹到:“仕達村民風樸實,災情發(fā)生后,沒受災的群眾與駐村、搶險救災工作隊員一起協(xié)助布置安置點,照顧老人,做好救災隊伍的后勤保障;在洪水過后,協(xié)助工作隊積極開展恢復工作。”

一道道身影,武警戰(zhàn)士、志愿者、電力、水務、道路、民政等部門的工作隊員在災區(qū)留下溫暖的力量。

熊曉東一家也是想著大水不會那么大,撤離時什么都沒帶,等到洪峰過后,回到家里,什么都不能用了。熊曉東說:“怎么不想哭,但哭了能解決什么,政府已經在幫助我們,我們村民也要自救自立。”

洪水過去了,大家在困難面前,相互鼓勁,相互溫暖,依然對家鄉(xiāng)充滿希望,對這片土地充滿希望。馬場的蔬菜基地在村民的勞作下,部分被淤泥浸泡的田地又生長出綠色的青花菜。

金江的明天依然會更好。

責任編輯:卓瑪拉初 實習生 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