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群眾路線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楊洪程 發(fā)布時間:2020-04-28 09:48:03

2019年12月,維西縣委、縣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遞交了一份沉甸甸的脫貧攻堅“成績單”:2015年至2019年,全縣累計脫貧人口11735戶42289人,貧困發(fā)生率由31.8%降至0.83%,貧困人口穩(wěn)定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以直過民族傈僳族為主體的維西縣各族人民將脫貧攻堅的成效光榮地刻在了維西的歷史上。

擺脫絕對貧困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任務將更加艱巨:一是縣域經濟發(fā)展滯后,發(fā)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很突出;二是貧困人口思想觀念保守,“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脫貧致富能力不足;三是脫貧基礎鞏固難度大,貧困群眾稍遇政策變化或者是“天災人禍”,將重新返回到貧困的行列之中。

然而,千問題萬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的問題。因此,走好群眾路線是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之本。

一是用“好故事”激勵群眾,打開群眾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脫貧心結。實踐證明,以“示范帶動”引領脫貧致富,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要把群眾脫貧致富的優(yōu)秀案例傳播開來,激勵更多困難群眾主動參與實踐。比如,建好用好維西縣“自強誠信感恩”等16個實訓基地,讓典型現(xiàn)身說法。這些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好故事”,就是最好的標本和教材。

二是用“好聲音”激發(fā)群眾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信心。脫貧攻堅能否正常推進,效果好不好,僅靠政策支持、干部幫扶,而貧困對象不支持、甚至懷有抵觸情緒,肯定會增加脫貧工作難度。群眾對扶貧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主要還是源于心理落差。這時,黨委、政府和幫扶干部要及時傳遞“好聲音”,與群眾面對面,把優(yōu)惠政策講清楚、把扶貧措施講清楚、把未來目標講清楚,只有全面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脫貧信心。比如,永春鄉(xiāng)臘八底村王平村民小組貫徹“八字要求”,首先把“激”字擺在首位,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改變村容村貌。

三是用“好姿態(tài)”凝聚群眾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定力。走好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要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的必答題。干部是干什么的?一句話,干部就是服務人民群眾的!干部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就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水平。黨員干部要時刻懷揣一顆真心,俯下身、沉下心,真正融入群眾。通過場院會、地頭會、夜談會等方式,用淳樸實在的群眾語言,與貧困群眾談心交流,說實話、不說空話,講真話、不講假話,多說群眾聽得懂的話、愿意聽的話,多拉拉家常、問問溫飽。對貧困群眾的脫貧愿望和需求要全面掌握、科學引導、精準幫扶,做群眾的“貼心人”。要站在群眾立場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認認真真地對待每家每戶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設身處地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不放過一個小事、不回避一個難題,真正把扶貧工作做到貧困群眾的心坎上,做群眾的“暖心人”。比如,永春鄉(xiāng)拉日村扎尼洛村民小組之所以能做到花小錢辦大事,辦成群眾滿意的事,其根本經驗就是村“兩委”走好了群眾路線。

四是尊重“主人”,依靠“主人”,凝聚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磅礴力量。群眾是脫貧致富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關鍵在于依靠和發(fā)動群眾。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好村民小組的作用,體現(xiàn)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讓主人唱主角。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貧困村、貧困戶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安上精準制導的定位儀,匯聚群眾智慧和力量,啃下邁向更加美好生活道路上的“硬骨頭”。


責任編輯: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