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吹響了香格里拉山河集結(jié)號,你看到了嗎?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1-02-23 14:50:30


本文由 VOLVO 瓦罐聯(lián)盟 特約制作

20世紀30年代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

在其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

虛構(gòu)了一個位于青藏高原

藏在雪山與峽谷之間的隱秘世界

香格里拉

隨著小說的爆紅

“香格里拉”之名

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向往

它是一種風(fēng)景

由高聳潔白的雪山

幽深曲折的峽谷

和茂密蔥郁的森林組成

(云南迪慶白馬雪山,攝影師@鄒通)

它是一種文化

是夕陽下輝煌的金頂

隨風(fēng)飄搖的經(jīng)幡

和抑揚頓挫的誦經(jīng)之聲

(迪慶香格里拉的松贊林寺,空中一只黑頸鶴正飛過,攝影師@林森)

它還是一種理想

是一個遠離工業(yè)文明

遠離城市喧囂的

世外桃源

(迪慶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之間的森林與溪流,攝影師@明子鑒)

許多人認為

中國藏東南、川西和滇西北一帶的環(huán)境

與小說中描述的香格里拉

最為相似

于是在2002年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

迪慶藏族自治州

將其首府正式更名為

“香格里拉”

讓這個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

有了現(xiàn)實的落腳點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圖,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但是當(dāng)你深入這里

就會發(fā)現(xiàn)

迪慶不止香格里拉

它擁有整個云南數(shù)一數(shù)二的

自然與人文景觀

梅里雪山、哈巴雪山

普達措國家公園、納帕海

噶丹·松贊林寺、獨克宗古城

無一不讓人心生向往

(星空下的梅里雪山,攝影師@夢境)

真正的它

是一聲

山河的集結(jié)號

 01 

山河集結(jié)

距今6500萬年以來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fā)生碰撞

導(dǎo)致青藏高原隆升

高原東南部更是發(fā)生強烈變形

形成了七條山脈緊密排列的

橫斷山

(請橫屏觀看,航拍迪慶梅里雪山群,攝影師@崔永江)

迪慶

便坐落在這

眾山崛起之處

難以計數(shù)的

山、山、山

在這里集結(jié)

迪慶是云南山峰最密集的地方

也是云南的最高點

云南5000米級的山峰

幾乎全在迪慶

(云南省地勢圖,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三列山脈

從北向南貫穿迪慶

最西側(cè)是怒山山脈

其北段是著名的

梅里雪山(群)

若干5000、6000米級的雪峰

組成了“太子十三峰”

最高的一座

便是神山卡瓦格博

云南的最高點

(請橫屏觀看,梅里雪山群山峰標注,“十三”為虛指,攝影師@蔣作泳,標注參考@老J,標注制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怒山山脈的南段

碧羅雪山

同樣雪峰連綿

(請橫屏觀看,碧羅雪山,攝影師@林森)

中間的一列

云嶺山脈

察里雪山

甲午雪山

閏子雪山

白馬雪山

薩馬閣雪山

栗地坪雪山

雪龍山

從北向南一字排開

氣勢恢宏

(請橫屏觀看,白馬雪山全景,攝影師@楊軍)

最東側(cè)的一列

是沙魯里山

在迪慶也被稱為中甸大雪山

包括巴拉格宗雪山

石卡雪山

天寶雪山

哈巴雪山

它們共同組成了

迪慶東部的巨型屏障

(請橫屏觀看,巴拉格宗雪山,其中左側(cè)最高峰為巴拉格宗,攝影師@李政霖)

三列高聳的山脈

攔截了來自孟加拉灣

和太平洋的大量水汽

尤其在雨季到來時

山間霧海翻騰

濃云遮蔽山巔

(被云霧環(huán)繞的梅里雪山,攝影師@包卡利亞)

也在這里集結(jié)了

水汽降落在高山之上

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壓實

形成冰川

冰川將山峰切削成尖利的“刀刃”

(請橫屏觀看,沙魯里山脈的相丘曲格冰川,攝影師@熊文凱)

將山谷打磨成寬闊的U形

(請橫屏觀看,白馬雪山的雙U形谷,攝影師@蔣涵)

在冰川的末端

冰川與沙石俱下

如洪流一般奔涌而來

(明永冰川,攝影師@林森)

在冰川所經(jīng)過的路徑上

留下了一個個冰川湖

如若高山遺珠

(迪慶雨崩村附近的冰川湖,攝影師@陳小羊)

冰川融水

和大氣降水

匯聚成一條條

河流

并沿著斷裂地帶不斷下切

形成了一條條峽谷

(峽谷,攝影師@李政霖)

在一級級臺階般的地形上

流水跌落形成瀑布

(尼汝河邊瀑布,攝影師@和藝)

水中的碳酸鈣等物質(zhì)

緩慢沉積

形成一組純白的階梯

典型的鈣華景觀

白水臺

由此誕生

(白水臺,攝影師@崔永江)

眾多支流

最終匯入兩條大江

瀾滄江金沙江

江水強力下切

河谷最低點海拔僅有1486米

與迪慶最高峰相差5000多米

(迪慶地形示意圖,地形特點可用“三山夾兩江”概括,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金沙江在虎跳峽

切開一條深窄的河道

江水從中呼嘯而過

展現(xiàn)出水流強大的力量

(金沙江上虎跳峽,攝影師@盧文)

而迪慶所在的

三江并流核心區(qū)

怒江、瀾滄江、金沙江

緊密并行

最窄寬度僅60余千米

(迪慶所在的區(qū)域為三江并流核心區(qū),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迪慶僅占云南省

不到6%的面積

卻擁有極為密集的

雪峰、冰川、峽谷

湖泊、瀑布、河流

這便是山河集結(jié)創(chuàng)造的景觀

同時

山河的集結(jié)

也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高差

而這一高差

將為

生命的繁榮

奠定基礎(chǔ)

 02 

生命集結(jié)

生命繁榮的基礎(chǔ)

正是巨大高差所創(chuàng)造的

垂直自然帶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

生長著不同的

植被

海拔4000-5000米

屬于高山區(qū)域

生長著高寒草甸和灌叢

(南姐洛高寒草甸和灌叢,攝影師@林森)

海拔3000-4000米

針葉林開始占據(jù)主導(dǎo)

從高到低依次分布著

冷杉林

云杉林

松林

組成一層層綠色的林海

(哈巴雪山山坡上的針葉林,攝影師@劉眾)

適應(yīng)寒冷氣候的杜鵑

從海拔2600米到4500米均有分布

迪慶州的杜鵑有37種

每年5-6月

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

仿佛為山峰披上盛裝

(白馬雪山的杜鵑花,攝影師@崔永江)

繼續(xù)下降

在海拔2000-3000米處

常綠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裝點出更加多樣的色彩

(明永冰川中上段的森林,攝影師@熊發(fā)壽)

而在海拔2000米以下

就進入了干熱河谷地帶

由于焚風(fēng)效應(yīng)

河谷地帶反而更加干旱炎熱

甚至形成了小范圍的荒漠

生長在這里的是一些灌木和草

(瀾滄江干熱河谷植被,攝影師@沈龍泉)

除了垂直方向上的多樣性

迪慶南北跨越多個緯度

東西連接不同的生物地理區(qū)

植被更加多元

森林

有寒溫性針葉林

寒溫性闊葉林

溫涼性針葉林

溫涼性闊葉林等

31種類型

在整個云南名列前茅

(碧沽天池森林,攝影師@商睿)

草地

則有高寒草甸

灌叢草甸

林間草甸

疏林草場

沼澤草場等

6種類型

占全州36%的面積

(迪慶納帕海依拉草原,攝影師@denny)

植物種類

有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玉龍蕨、高寒水韭、南方紅豆杉

國家二級保護物種

禿杉、油麥吊云杉、瀾滄黃杉

迪慶更是杜鵑、龍膽、報春

玉蘭、百合、蘭花

六大高山花卉的分化中心

號稱“世界花園之母”

各色奇特的野花在高原上綻放

有綠絨蒿

(綠絨蒿,攝影師@崔永江)

雪兔子

(雪兔子,攝影師@李勇)

塔黃

(塔黃,攝影師@李勇)

繁榮而多元的植被

塑造迪慶的地表、水和大氣

形成森林、灌叢、草地

流石灘、濕地等

多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請橫屏觀看,普達措,攝影師@denny)

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生活著種類繁多的

動物

從流石灘上的巖羊

到森林中的狼與毛冠鹿

以及猴、熊、麝、水獺等

(迪慶普達措的毛冠鹿,攝影師@林森)

白馬雪山

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林帶

滇金絲猴唯一的家園

(滇金絲猴,攝影師@鐘海龍)

大大小小的湖泊

罕有人類到訪

卻是許多鳥類遷徙的中轉(zhuǎn)站

(黑頸鶴,攝影師@崔永江)

5000余種植物

100余種真菌

1400余種動物

在這里你爭我奪

競相綻放生命力

而在山河集結(jié)

生命集結(jié)之外

人類

也在此匯聚

 03 

人類集結(jié)

迪慶所在的區(qū)域

是川、滇、藏交界

數(shù)量眾多的民族匯聚于此

因此多種力量

在此交匯

第一種力量是

宗教

唐代

吐蕃王朝在西藏崛起

并大舉南下

將滇西北的迪慶納入其版圖

藏文化從此在這里扎根

(公元669年滇西地區(qū)吐蕃、唐以及滇西少數(shù)民族部族疆域范圍,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便是

藏傳佛教

最初傳入迪慶的

是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

形狀獨一無二的卡瓦格博峰

成為寧瑪派神山

從此迪慶藏區(qū)

便開啟了自己的封神之路

到了清代

藏傳佛教中的格魯派興起

由于格魯派受到當(dāng)權(quán)者的支持

因而迅速取代了寧瑪派在迪慶的地位

在皇帝的支持下

迪慶地區(qū)大興寺院

其中最大的一座名為

噶丹·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攝影師@崔永江)

信徒們紛至沓來

更多的寺院

如雨后春筍一般

在迪慶的山河之間出現(xiàn)

(白雞寺、亞根寺,攝影師@李有才、熊文凱)

傳統(tǒng)藏族社會中

藏民往往依附于一個寺院

成為其永久施主

就這樣

圍繞一個個寺院

形成了一個個社區(qū)

社區(qū)不斷擴大

成為了

古城

(請橫屏觀看,香格里拉建塘鎮(zhèn),近處是獨克宗古城,攝影師@崔永江)

藏傳佛教

奠定了迪慶的宗教底色

但其他類型的宗教信仰

也在這里生根發(fā)芽

明代

納西族木氏土司發(fā)展至鼎盛

迪慶所在的滇西北也納入其統(tǒng)治

納西族帶來了東巴教原始信仰

“白天白地,白山白水”的

迪慶白水臺

成為東巴文化圣地

同樣源自西藏的本教

來自彝族的畢摩教

傈僳族的尼扒教

白族的本主信仰等等

雖然影響力稍弱

卻也未曾斷絕

(迪慶傈僳族,攝影師@朱鈺銘)

20世紀初

西方的天主教傳入迪慶

更讓迪慶成為

“眾神薈萃”之地

(茨中天主教堂,攝影師@崔永江)

迪慶是“神”的世界

更是人的家園

宗教集結(jié)背后的力量

其實是人的集結(jié)

而吸引人們來到這里的

是第二種力量

貿(mào)易

金沙江和瀾滄江河谷

是出藏入滇

或由滇入藏的

唯一通道

正是因此

迪慶成為茶馬古道上的

滇藏大門

(茶馬古道迪慶段,制圖@鄭藝/星球研究所)

古道的興起

除了人口的流動

更多是源自物資流通的需求

內(nèi)地需要藏區(qū)的

馬、羊、藥材、皮毛

藏區(qū)需要云南和四川的

鹽、茶、糖、布匹

(迪慶虎跳峽茶馬古道,攝影師@盧文)

古道興盛

沿著古道

村、鎮(zhèn)、城

也逐漸繁榮

(雨崩村,攝影師@陳小羊)

隨著村鎮(zhèn)和城市的發(fā)展

迪慶的人口不斷增長

在復(fù)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

人們形成了多樣的生存方式

在高山地帶

藏族種植青稞

放牧牦牛

(藏民曬青稞的架子,攝影師@熊可)

山麓

傈僳族

如復(fù)制粘貼一般

蓋滿木屋

(迪慶維西的傈僳族村寨,攝影師@朱鈺銘)

此外還有

彝族、白族、普米族

苗族、回族

不同的生產(chǎn)方式下

誕生了不同的飲食

不同的民居

不同的服飾

不同的節(jié)慶

不同的婚俗

不同的信仰

......

(迪慶藏族的格東跳神節(jié),攝影師@林森)

如今

不同民族的人們

在河谷和平壩中建起城鎮(zhèn)

(迪慶德欽縣城,攝影師@李謹)

通過不同的交通方式

相互聯(lián)通

從土路到公路

從吊索到橋梁

(迪慶虎跳峽金沙江特大橋,近處是麗香高速,遠處是麗香鐵路,攝影師@崔永江)

便捷的交通

讓迪慶不再只聚集

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居民

更匯聚了大量

探索者和旅行者

對他們來說

迪慶無疑充滿了

抵達與探索的各種魅力

(登山者正在攀登迪慶哈巴雪山,攝影師@林森)

在“神圣”的梅里主峰卡瓦格博下

眺望高原星空

  是怎樣的體驗?

在由「VOLVO瓦罐聯(lián)盟」

聯(lián)合星球研究所

及星球研究所特約攝影師李政霖

共同組織的

最美星空下的VOLVO衷愛之旅中

我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請點擊觀看視頻,戴上耳機,橫屏觀看,本視頻由沃爾沃汽車、星球研究所聯(lián)合出品)

「VOLVO瓦罐聯(lián)盟」

是由沃爾沃汽車官方發(fā)起的車主組織

致力于與衷于所愛的VOLVO車主一起

追逐趣味與熱愛,共創(chuàng)瓦罐文化

在這次探索之旅中

變化和挑戰(zhàn)也磨礪著每一位瓦罐成員

從巴拉格宗的冰雪封山

到?jīng)Q定奔赴更加遙遠的梅里雪山

從空氣稀薄的高山埡口

到橫風(fēng)肆虐的橫斷峽谷

從白馬雪山暗冰層疊的山路

到直面難窺真容的卡瓦格博

4位「VOLVO瓦罐聯(lián)盟」成員

始終篤定而行,自信而往

他們出發(fā)、停留、翻越、抵達

無論黎明或傍晚

已和Wagon一起

融入山川江河

(瓦罐聯(lián)盟行程攝影圖,請左右滑動觀看,攝影師@沃爾沃汽車)

點擊查看視頻


沃爾沃汽車沃世界
沃爾沃V60 衷于所愛,盡情出發(fā)
小程序
因熱愛而集結(jié),因出發(fā)而抵達
我們奔赴遠方,遇見最美的“星空”
衷于所愛,盡情出發(fā)
這就是「VOLVO瓦罐聯(lián)盟」的信念
走吧
去迪慶
  去香格里拉!
不只是為了尋找
那個虛幻的理想王國
更是為了認識
這個藏在滇西北的
寶藏之地
千萬年前的大碰撞
吹響了山河的集結(jié)號
而當(dāng)山河集結(jié)
才有生靈與人類的匯聚
這才是真實的“香格里拉”
是迪慶最強大的吸引力
(梅里雪山與飛來寺,攝影師@崔永江)


本文創(chuàng)作團隊


撰文:成冰紀
圖片:謝禹涵
地圖:鄭藝
設(shè)計:陳隨
審校:風(fēng)子
封面攝影師:朱鈺銘






責(zé)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