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中, 草帽比烏紗更珍貴 就是靠著這種骨子里和農民的親近感,他將樸實和崇高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塑造了難能可貴的“草帽”書記形象,贏得了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敬重。 1994年9月一個雨天的下午,施甸縣萬興鄉(xiāng)林業(yè)檢查站。伴隨著一陣“嘟嘟嘟”的聲音,一輛手扶拖拉機停在了檢查站門口。工作人員李軍見狀打開了大門,看到拖拉機上下來一個老人,右手拎著一頂濕漉漉的竹葉帽,左手拎著一個山里人常用的白布口袋,頭戴藍色粗呢帽,身穿洗得泛白的藍色中山裝,腳上穿著粘滿泥巴的黃膠鞋?!鞍?,老倌,有什么事?”李軍問道?!拔曳N的蘋果和梨,給你們嘗嘗!”老人一臉笑容,把布口袋遞給他。這時,拖拉機駕駛員過來說:“這是老地委書記楊善洲?!崩钴娿蹲×?。他正惴惴不安時,老人說話了:“你是新來的吧,不怕不怕,叫老倌還親熱呢?!崩先碎_始四處打量檢查站的工作環(huán)境,看到站里沒有茶葉,他說:“下次給你們送點茶葉來?!焙髞恚先斯蛔岏{駛員送來了2袋1斤裝的茶葉。 這是施甸縣林業(yè)局副局長李軍對楊善洲最初的記憶。多年以后,想起老書記冒著雨、坐著拖拉機顛簸了20多公里山路給他們送來自己親手種的水果,他的齒間總有一種酸酸甜甜的滋味,心頭仍然被暖暖的感動縈繞?!霸匐y碰到像老書記這么樸實的人了?!崩钴娬f。 楊善洲就是這么樸實。他始終認為烏紗和光環(huán)都是過眼云煙,始終認為自己是勞動人民群眾中的一員;頭戴烏紗30多年,他最珍視的還是頭上的那頂竹葉帽,還是和人民群眾之間水乳交融的情感聯系?!跋衲氵@樣樸實的地委書記不多了?!?980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到保山考察工作得知楊善洲親自做示范抓農業(yè)生產后,這樣親切地說道。 楊善洲就是這么樸實。他從不諱言自己來自農村、當過石匠,甚至很得意自己掌握了這樣一門手藝。有一年雨季回到老家,他看到雨水淋濕了他的石匠工具,就鄭重其事地對老伴說:你要好好收起我的這些石匠工具!等以后我不當官兒了,回來還要靠它吃飯!擔任保山地委書記期間,他有一次從保山到施甸,途經縣城北側三岔河時,看到石工正在支砌橋墩,工地叮叮當當一片打石聲,便停下腳步走向打石處。看到有個年輕人,技術不熟,便指點說:“鉆子要捏緊,下錘使點勁?!蓖蝗幻俺鰝€師傅來,年輕人有點不服氣了:“你來打給我瞧瞧!”楊善洲卷起袖子,笑笑說:“我來試一試。”他左手捏鉆,右手拿錘,打起石頭,火星四濺,一會便打完了一個石面,年青人雖不言語卻露出佩服的神色。很快,地委書記三岔河閘橋當“石匠”的故事便在當地流傳開來。 楊善洲就是這么樸實。上大亮山種樹后,出于方便他進城辦事住宿的考慮,施甸縣在老馬水庫邊批給他一塊地皮,供他建蓋住房。他親自動手好不容易蓋起了一幢二層小樓后,考慮到林場職工到縣城辦事不方便,職工子女讀書沒住房的問題,楊善洲自己沒住,而是把住房改作林場的招待所,只要是林場的職工進城辦事,提前說一聲,就留好鑰匙,隨時進去住宿。林場職工提出支付住宿費、水電費,被老書記拒絕了:“大家跟著我上山,工作辛苦,工資又不高,不能增加林場和職工的負擔?!薄拔液妥优诶蠒浀姆孔永镒×?年,楊應仙家也住了3年,老書記卻沒有住過一天,也沒要過我們半分錢的房租費。” 林場技術員段青說。 一個農民出身的地委書記,將樸實和崇高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塑造出了難能可貴的“草帽”書記形象,贏得了百姓發(fā)自內心的敬重。鄉(xiāng)親們用民謠表達了對這位樸實的“大官”的喜愛:家鄉(xiāng)有個小石匠,做官做到師首長,不改腔,不改裝,和爹耕地,和娘插秧,一身泥,一身汗,首長不像,像什么?跟我們老百姓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