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迪慶日報》副刊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7-09-12 10:37:02

迪慶藏族自治州即將迎來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60年的滄桑巨變,60年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講述不盡、歌唱不完。作為迪慶發(fā)展變化的見證者,我萬分感謝《迪慶日報》副刊給了我一個釋放激情的平臺,讓我盡情書寫昨天的故事和今天的向往。

撫今思昔,我作為一名《迪慶日報》培養(yǎng)起來的作者,深深感激《迪慶日報》的多年呵護。沒有《迪慶日報》我不可能盡情敲打鍵盤書寫文章,沒有《迪慶日報》就沒有我今天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因此《迪慶日報》是我傾吐親情話語的友人,是讓我拉開嗓子歌唱的舞臺。

我是1987年才發(fā)表文章的,那時我已經(jīng)30出頭了,而“處女作”卻又是在鶴慶縣寫成的。當時我調(diào)到了鶴慶縣紀委工作,準備把家搬到那里定居和生活。在相對輕松的工作環(huán)境中,每周的《大理報》副刊是我最愛看的欄目。當中那家倫、洪海等作者的詩歌、散文詩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敬佩這些作者把司空見慣的景物、事物,寫成了美麗神奇的詩篇。讀過之后,我曾想入非非,幻想有一天,自己也把迪慶的風光也寫成詩。

一天,鶴慶縣委大院的牡丹花盛開了,國色天香的牡丹,讓我聯(lián)想起知青歲月時在哈拉林場見到的野牡丹。眼前故鄉(xiāng)的牡丹沐浴著春光,我卻神往著櫛風沐雨在迪慶深山的牡丹。情形之下,我試著寫出了散文詩《山牡丹》。當我向迪慶的文學刊物《原野》寄出這篇散文詩后,我因家庭房產(chǎn)的原因又調(diào)回了迪慶工作。當?shù)弥渡侥档ぁ芬呀?jīng)發(fā)表,我深受鼓舞,從此走上了一條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歸之路。由于散文詩要求用詞精美、語言華麗,而當時一篇《山牡丹》“掏空了”我掌握的詞匯,我再沒有新的語言和詞匯支持寫作散文詩,故而轉(zhuǎn)向?qū)W習小說創(chuàng)作。

那時我在迪慶州紀委工作,寫成了第一篇小小說《發(fā)生在吳局長家中的故事》,這是描寫反腐倡廉的故事。接下來我先后寫成了兩篇反映藏族生活的故事《阿姬》和《一個荒誕的生財故事》。前者描寫出一個婚姻失敗的家庭,后者塑造了一個好逸惡勞、專門靠耍小聰明發(fā)財?shù)那嗄辍_@兩篇小說中的每句語言完全是經(jīng)過藏語敘述后,再“翻譯”成漢語寫成的,所以耗費了我很多精力。就因為這兩篇小說的發(fā)表經(jīng)歷了近三年時間,經(jīng)不起繼續(xù)折騰的我后來轉(zhuǎn)為寫作散文和詩歌。慶幸的是1988年《迪慶報》創(chuàng)刊。從此我與報社副刊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最初的“小打小鬧”一直走到了今天。

我在《迪慶報》發(fā)表的第一篇文學稿是詩歌《高原的溪流》。詩歌發(fā)出后,當時副刊編輯張繼先找上了我,對我說:“小殷,你的詩歌發(fā)出來了,但實話對你說,你寫詩歌不行。你以后不妨多寫點散文,像《高原的溪流》這樣的題材,你能寫成很好的散文?!蹦菚r我對張繼先的話很不在意,之后我到了省委黨校進修學習。在省委黨校兩年間,我除了主科學習之外,課外時間幾乎都“泡”在了文學上。幸運的是我的詩歌《火紅的斷想》、《路》、《擺渡》等都在《云南省委黨校報》得以發(fā)表?!读珠g曲》、《繡》又都在《迪慶報》得以見報。就在我雄心勃勃繼續(xù)寫詩投稿時,校報副刊編輯楊文杰約見了我,同樣提出要我不要再寫詩歌,改為寫散文。這時我才意識到該認真審視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此后一段時間我沒再寫詩歌,靜下心來專門研究詩歌,在反復閱讀一些優(yōu)秀詩歌后,終于我領悟出了,好的詩歌不僅語言美,更重要的是要有意境,有空靈感。從此我走出了一條寫作散文詩的新路。

之后我新寫的散文詩《沖江河》、《藏家的熱巴舞》、《致高原上的棠梨樹》等都相繼問世,在《迪慶報》發(fā)表的同時,省內(nèi)多家報紙刊物上也都作了轉(zhuǎn)載。黨校畢業(yè)后我被調(diào)到了州安全局工作,本著不想讓外界認為我只會“舞槍弄棒”,我便積極地向迪慶報社投稿。當時副刊部編輯俞德貴對我很支持和關照,有的文章一字一句幫我把關。我的一篇散文詩《草原情歌》在俞德貴的推薦下被評為“云南96年報紙副刊好作品”。而《迪慶報》副刊更是鼓勵我朝著寫民族題材、本地題材的方向發(fā)展。

2001年《迪慶報》改為《迪慶日報》后,我有更多機會在報上發(fā)表 “豆腐塊”文章。2005年《迪慶日報》舉辦了“愛我香格里拉,感悟魅力建塘”征文活動,我寫出一篇題為《獨克宗古城凝思》的散文,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迪慶日報》舉辦的征文活動。當時《云南政協(xié)報》先于《迪慶日報》刊出這篇文章。副刊部編輯和云華也很快將文章刊登出來,之后就被省內(nèi)外多家報紙轉(zhuǎn)載,全國各大旅行社網(wǎng)站紛紛刷屏曬出這篇文章,那時我更加有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信心,感覺出自己為迪慶旅游業(yè)發(fā)展做出了貢獻。該文獲獎之后,我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尤為高漲。特別在2007年10月《迪慶日報》改為對開大報之后,作者的發(fā)稿機會也多了。當年州委組織“千名干部入戶促小康”活動,我被分配到香格里拉縣三壩鄉(xiāng)哈巴村工作。新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更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熱情,下鄉(xiāng)工作結束時我向報社送去了一篇題為《哈巴村里笑聲多》的紀實散文。和云華看過后對我說:“《迪慶日報》反映農(nóng)村題材的文章太少了,希望你在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增加精神文明建設的內(nèi)容,使文章更為完美?!蔽乙环矫娓吲d副刊部對我文章的重視,另一方面感覺修改壓力很大,因為此前我寫的散文都是在一千字左右,從未寫過超出兩千字的散文。而在副刊編輯的鼓勵下,我重返哈巴村,采集和充實了材料,很快一篇報告文學寫成了,副刊部把它作為“特別報道”,用大標題刊登在周末頭版。

就是這篇《哈巴村里笑聲多》刊出后,猶如擰開的水龍頭關閉不上,我沖破了思想觀念上的羈絆,開始寫作分量較重、篇幅較長的文章。此后我撰寫的《中甸馬幫印象》、《哈巴集貿(mào)市場給力農(nóng)村經(jīng)濟》、《拉馬足達的歌聲》、《哈巴新風撲面來》等多篇報告文學都被《迪慶日報》周末頭版采用,這當中《中甸馬幫印象》和《哈巴新風撲面來》還被省內(nèi)有關報刊轉(zhuǎn)載。以后的《情懷繼紅橋》、《那汽車站的記憶》被省交通廳作為史料收集。其它有史料價值的散文《懷念老井》、《悠悠鄉(xiāng)村路》、《今昔地震兩重天》、《撫今追昔話手電》、《懷念那棵楸樹》、《走進桃花盛開的村莊》等被地方黨史征集部門收集。其中還有一篇《雪山牧場和我的詩》的散文,被副刊部推薦榮獲“全省報紙副刊好作品獎”。2010年迪慶民族團結節(jié)暨第六屆康巴藝術節(jié)舉辦期間,我在副刊部編輯高劍平的指點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寫出了紀實散文《弟兄姊妹舞蹁躚》,成為了“兩節(jié)”結束的收官之作,文章被當時到迪慶觀光的56個民族友好使者網(wǎng)傳到全國各地。

此后我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更加邁進,2011年8月州內(nèi)《迪慶日報》等多家媒體刊物開展的征集“香格里拉故事”征文、2015年2月州委宣傳部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的“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身邊的道德故事”征文活動。我的文章都躍然在征文欄目上,其中有的文章獲得了獎勵。也就在隨《迪慶日報》副刊多年的相伴同行中,我從一個非文化部門工作的文學愛好者,成長為被人知曉的本土作家。我的作品也從《迪慶日報》出發(fā),走向了遙遠的城市和鄉(xiāng)村,走進了校園的學習專欄,走進了哨所的黑板報。在江蘇省徐州市,我的《深秋》成為了高考的模擬分析題;在西藏拉薩市我的《青稞暢想》成為中學生演講的文稿。還有《小扎西的向往》登上了《中國鐵路》;《打工的帥哥》走向了《時代風采》?!恫t望塔》盡顯在中國林業(yè);《美麗風箏》飛進了彩云公路?!冻抗鈩怕谩?、《綠漫云嶺》、《忠于黨、誠于心》、《大理日報叢書》等州外公開出版的書籍都選錄了我的許多文章,而《迪慶日報》是所有這些文章“原產(chǎn)地”。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年,在面向全國征文活動中,我的作品《我的故鄉(xiāng)西藏》榮獲詩歌類作品二等獎。所有這些成績我都是在《迪慶日報》副刊部的幫助指導下取得的。我不會忘記副刊部編輯和壽仙對我文章的嚴格要求,也忘不了楊翠海認真修改我文章的詞句,還忘不了余嬉蓮主動把我零散的散文詩組章為《吟唱香格里拉風光》。正是受《迪慶日報》的厚愛和副刊部關愛,我才有今天的收獲。使我與《迪慶日報》相依相伴,一路走進“文化興州”歲月時光。

多年來我共創(chuàng)作出30多篇小說、100多篇散文、200多篇散文詩和100多首詩歌,還有近百篇的文學言論、影評、閱讀體會等。如今年過花甲的我已經(jīng)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卻又重新起步于文學創(chuàng)作。在去年獲悉《迪慶日報》開展州慶征文活動的消息后,讓我無比激動。而在和《迪慶日報》副刊的金秋“約會”里,我還想把自己的親歷都寫成文章,熱情謳歌在我們黨的英明領導下,迪慶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盡情抒發(fā)迪慶人民不忘初心跟黨走的美好追求。(殷著虹)

責任編輯:黃曉麗

上一篇:黑黑de泥香

下一篇:車 軸 之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