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紅軍長征路迪慶紅色路線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0:57:36

1936年4月紅二、六軍團主力18000多人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的領導下,從香格里拉金上江的7個渡口巧渡金沙江進入迪慶,在金上江做了短暫的休整后翻越雅哈雪山進入中甸。在中甸期間 召開“中甸會議”,研究藏族地方工作的政策和策略。隨后經過上橋頭進入甘孜州。全程經過7個鄉(xiāng)鎮(zhèn),22個行政村,歷經2次戰(zhàn)斗,160余名紅軍指戰(zhàn)員長眠于迪慶高原。紅軍長征在迪慶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在當年紅軍走過的這片土地,革命的火種在金沙江沿岸燃起,無數(shù)的雪山兒女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踏著紅軍的足跡,在黨的領導下,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篇章,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遺址全景

重走長征路:金、上江線路推薦:

撒蘇碧渡口→松坪子渡口→滇西北金江特區(qū)人民政府成立舊址→士林渡口→犁板山戰(zhàn)役遺址石觀音戰(zhàn)斗遺址寒史里渡口→夜襲財神殿遺址→石鄉(xiāng)村渡口→金江鎮(zhèn)革命老區(qū)紀念碑、革命老區(qū)陳列室→姚家大院→木斯扎渡口→士旺渡口→總指揮賀龍將軍的臨時住所→干巖房戰(zhàn)斗地遺址

金江鎮(zhèn)是長征途中"進藏第一站",也是香格里拉市最早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最早建立黨組織、最早建立人民政權的地區(qū)。金江鎮(zhèn)作為香格里拉市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1999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38個革命老區(qū)鄉(xiāng)鎮(zhèn)之一。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弘揚革命老區(qū)精神,激勵人們牢記革命傳統(tǒng),繼承和發(fā)揚紅軍將士及革命先輩不懼艱難險阻、英勇頑強奮斗的精神,近年來金江鎮(zhèn)完成了“吾竹青年自治聯(lián)誼會成立舊址”“滇西北金江特區(qū)人民政府成立舊址”“滇西北金江特區(qū)工委成立舊址”等13處金江鎮(zhèn)域內革命遺址標識、界定和立碑等工作,革命老區(qū)陳列室于2016年完工并免費開放。

撒蘇碧渡口是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紅二、六軍團18000多人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東南部興文村委會撒蘇碧村民小組旁。1936年4月26日,紅二、六軍團紅四師一部,27日五師、六師一部,六軍團直屬部隊和十七師、十八師一部從木瓜寨—撒蘇碧渡口渡江集結于金江一線休整。

松坪子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東南部興文村松坪子村民小組。1936年4月26日,紅4師在木瓜寨未渡江的主力,憑著已控制的兩只船和幾只木筏,從木取獨--松坪子渡口緊急搶渡,到下午全部渡過金沙江。27日五師、六師一部,六軍團直和十七師、十八師一部也從這里過江,集結于金江一線休整。

士林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東南部仕達村委會士林上村。1936年4月27日紅二軍團直屬部隊和紅五師、六師一部從格子—士林渡口渡江,在所邑休整。

寒史里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東南部車軸村委會寒史里村民小組旁。1936年4月27日,紅5師第15團在這里渡江,7連所乘的船在拉馬泅渡時,行至中流,馬受驚突然用力往回拉,木船因舊失修,加之又超重,失去平衡而沉入江中。師長賀炳炎見此險情,立即組織搶救,救起落水戰(zhàn)士20余人,其余20余人犧牲在江濤中,還丟失一部分槍支彈藥。

石鄉(xiāng)村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吾竹村委會石鄉(xiāng)村。1936年4月27日凌晨,沿江而上搜集船只的紅12團在羊犁石--石鄉(xiāng)村渡口又找到一只船,紅12團全部從這里渡過金沙江。

姚家大院

姚家大院,這里是長征時期賀龍元帥巧渡金沙江后停歇的住處及臨時指揮所。1936年,時年56歲的姚杰勛與村里人到鶴慶采購貨物,恰逢紅二方面軍擊敗了阻擊的國民黨軍與當?shù)赝练宋溲b,占領了鶴慶縣城因而與賀龍元帥結識。從鶴慶到麗江石鼓的兩天時間里,姚杰勛自愿擔任向導并幫助紅軍渡江。渡江后,姚杰勛邀請賀龍等人在他家的四合院里建立了臨時指揮部。在姚杰勛的動員和宣傳下,神龍(興隆村舊稱)的百姓都接受了紅軍,家家戶戶住滿紅軍。

木斯扎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鎮(zhèn)西北部新建村委會木斯扎村民小組。1936年4月27日,紅6師16團一部從余化達--木斯扎渡口渡江。28日拂曉,16師師長周球保率師直和師主力46團、47團、48團一部從這里渡過金沙江進入木斯扎村一線休整。

士旺渡口是紅二、六軍團長征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個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士旺村委會馬場村民小組。1936年4月27日下午3時,16團一部到達丁蘭木--士旺渡口,16團當日從這個渡口全部渡過金沙江。28日,46團、47團、48團余部順利渡江。16師47團1營營長張铚秀率該營完成維西方向的警戒任務后,于28日傍晚渡江。當夜16師在上江一線休整。

1936年紅軍渡過金沙江在士旺、福格一帶做短暫休整,上江鄉(xiāng)格蘭村格蘭二組村民和衛(wèi)杰家的這所木楞子房就是總指揮賀龍的臨時住所。

干巖房戰(zhàn)斗地遺址

干巖房戰(zhàn)斗地遺址位于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與小中甸鎮(zhèn)之間的雅哈雪山南坡峽谷。1936年4月底,紅二、六軍團長征進人中甸縣境內后,先頭部隊紅二軍團第四師前衛(wèi)第十二團于4月27日從上江經烈馬河,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雪山一雅哈雪山。途中在干巖房遭到中甸反動土司武裝的阻擊,紅軍嚴格執(zhí)行對藏族地方反動武裝實行驅散為主的政策。致使在戰(zhàn)斗中紅二軍團四師參謀長高利國和幾十名指戰(zhàn)員英勇犧牲,十團政委朱輝照負傷。部隊在深山密林中掩埋了戰(zhàn)友,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xù)前進。從4月27日至5月2日6天時間中,紅二、六軍團全部翻過雅哈雪山。在行軍途中,因山高、氣候嚴寒并缺氧的狀況下,加之大部分指戰(zhàn)員來自江南,水土不適和戰(zhàn)斗的疲勞,先后有近百名紅軍指戰(zhàn)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誌記這一歷史事件,1986年原中甸縣文化人士在干巖房戰(zhàn)斗地的石壁上刻“紅軍長征精神不朽”的宣傳標語。

重走長征路入藏線路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zhèn)→中心鎮(zhèn)公堂→紅軍橋→資納臘戰(zhàn)斗地遺址賀龍橋

位于小中甸鎮(zhèn)的清香樹

1936年4月27日晚,紅二軍團四師前衛(wèi)十二團翻越雅哈雪山到達小中甸鎮(zhèn)團結村石麥谷自然村后,將宿營地選擇在村外山邊的清香樹,在寒風凜冽的高原山地野外宿營。當?shù)乩习傩找蚴芊磩有麄?,紛紛躲進深山密林中,當看到這支部隊與以往的任何軍隊都不一樣,于是相互招呼回到村中。此后,石麥谷村群眾便在清香樹建藏式白塔,以示紀念。

中心鎮(zhèn)公堂藏名“獨克瑞巴洗康”,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同治八年(1869年)毀于匪亂,光緒八年(1882年)修復。歷史上公堂是當?shù)夭刈迦罕娬b經、集會、議事的場所。

1936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經過中甸,在公堂兩廂房設指揮部,設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中甸城軍分會。賀龍、肖克、任弼時、關向應、王震等領導在此召見當?shù)馗髯甯鹘绱砗蜕蠈尤耸浚⒄匍_了重要的“中甸會議”,賀龍將軍還在此題寫“興盛番族”錦幛贈送歸化寺(松贊林寺),為順利通過迪慶地區(qū),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創(chuàng)造了條件?!拔母铩逼陂g,公堂建筑遭到嚴重破壞,東西廂房等附屬建筑被毀。1984年,州、縣政府撥款修復東西廂房建筑,并將其公布為“中甸紅軍長征紀念館”,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位于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圍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心鎮(zhèn)公堂”而建。

博物館內的中心鎮(zhèn)公堂1987年被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橋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鄉(xiāng)幸福村委會上橋頭。清朝時期,中甸縣府在此建一木橋,并有“綠營兵”把守,為云南入川茶馬互市古道上的重要通道驛站。1936年5月5日,紅二、六軍團在中甸休整后,紅二軍團離開縣城,經尼西,由此過橋取道得榮北上甘孜,解放后重新修建,當?shù)卮迕駷榧o念紅軍而起名紅軍橋。

            資納臘戰(zhàn)斗地遺址

資納臘戰(zhàn)斗地遺址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鄉(xiāng)幸福村上橋頭。1936年5月5日,紅二、六軍團經過中甸休整后,紅二軍團離開中甸縣城向甘孜州得榮縣進發(fā),7日,紅軍在賀龍、任弼時的率領下,進至今尼西鄉(xiāng)幸福上橋頭村,先頭部隊剛過崗曲河橋,登上資納臘山埡口,即遭到水邊活佛糾集的反動武裝襲擊,發(fā)生了激戰(zhàn)。戰(zhàn)斗中,紅二軍團第五師參謀長湯福林、連長肖學志和十多名指戰(zhàn)員英勇犧牲。紅軍與當?shù)乩习傩找黄鸢凑债數(shù)亓曀装苍崃沂亢?,繼續(xù)北上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1988年中甸縣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中甸上橋頭紀念碑,并在碑前按藏傳佛教習俗修建有紀念亭塔。

 

責任編輯:澤仁拉姆

上一篇:雪蓮花開

下一篇:山村清泉?? (國畫)